陈建飞,男,1965年10月出生,中共党员,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亚光村村民。
2000年,陈建飞转业回到启东,在直升机场成为一名炊事员。在单位组织的一次学雷锋活动中,陈建飞与汇龙镇亚光村贫困户杨岐昌夫妇结成帮扶对子。2002年,杨岐昌老人因病去世,此时机场恰好面临撤并,员工们都将分流,陈建飞不忍心丢下孙汉兰老人,毅然放弃了国企职工待遇,选择留守机场。19年来,孙汉兰老人有个头疼脑热,都是他上下奔忙,他的那辆电动自行车,成为了领着老人求医问药的专车。这位“捡”来的儿子,一次又一次在“母亲”病床前历尽孝心,哪怕自己生着病,也硬撑着将老人的生活起居安顿好才放心去休息。这一段超越血缘关系的亲情故事,被村里村外的人们传为美谈。
从天而降好“儿子”
2000年初,36岁的陈建飞带着曾在部队荣立一次三等功、五次潜艇“优秀共产党员”及“优秀士兵”的荣光,从浙江海军某部转业回乡,随后被安置在启东市直升机场当炊事员。春天,单位组织职工与周边贫困农户结对帮扶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,考虑到陈建飞工作的特殊性,起初并未将他列入活动名单,但陈建飞知道后,坚决要求参加,理由很简单:“我是转业军人,又是共产党员,学雷锋、做好事,我最有资格参加。”就此,他和两个同事与机场围墙南侧的亚光村贫困患病老人杨岐昌、孙汉兰夫妇结成了帮扶对子。一来二住,性情温和又做事实在的陈建飞在时不时为老人做家事、干农活、请医生、购药品过程中,与老俩口成为了“忘年交”。
当年,杨岐昌患重病卧床不起,孙汉兰患严重心脏病丧失劳动能力。老俩口虽因终身未育领养了一个女儿,但女儿却远嫁他乡。3位好心人的出现,让贫病交加的老俩口顿觉人间温暖。一年多后,杨岐昌重病去世,离世前,老人多次喃喃自语“我走了,‘老太婆’可要惨煞了。”听闻此言,陈建飞心如刀绞,不禁暗暗发誓:“定要尽全力让大娘过上幸福晚年。”
正所谓好事多磨。没过多久,就在陈建飞他们更加悉心帮助照顾孙汉兰时,启东直升机场因种种原因面临撤并,全体职工除一人留守将全部分流。无奈中,陈建飞不得不提前与大娘道别,未及开口,已知机场关闭的老人依依不舍中泪水涟涟:“哎,就该我命苦!”“老人需要我,怎么可以无情离开呢?”见不得老人落泪的陈建飞思虑再三,毅然向领导提出了“留守机场”的请求。哪知,留守人员将不再保留国企职工性质,而只享受当地最低工资标准。艰难抉择中,认定了要为老人做一辈子好事的陈建飞毫不含糊地作出了“留下”的决定。
贫病之中的老人最懂得感恩。当孙汉兰得知陈建飞为了她而留在机场的消息后,无论如何都不肯再接受他的帮扶,甚至拒绝他再进家门,但最终没能拗得过陈建飞的执着。“从今后,您就把我当成您的‘儿子’,我天天来伺候您,直到送终!”当着众多乡亲的面,陈建飞的表态落地有声。就此,孙汉兰夫妇捡了个“儿子”的消息,像长了翅膀一样不胫而走。
久病床前有“孝子”
有过十四年军旅生涯的陈建飞是个说到做到的汉子。直升机场关闭了,独自留守的他不再为别人烧菜做饭,但从此后当起了“母亲”的专职厨师。为解老人孤单,他更是一日三餐与之同桌就餐,一年到头,除非家中有必须处理的要紧事务,纵然2010年连续生了半个月的带状疱症,他依然天天、餐餐如此,此情此景,不了解内情的人,谁又怀疑他们的“母子”关系,此情此景,又令多少乡亲无不为之动容。
都说“久病床前无孝子”,陈建飞服伺“母亲”19年,却一次又一次在病倒的“母亲”病床前历尽孝心。2006年,孙汉兰心脏病再次发作至生命垂危,陈建飞第一时间将老人送进市人民医院住了整整14天,这期间,陈建飞在东宅好心人张如玉的帮助下,除了送医服伺、守夜陪护、端屎倒尿,更要顿顿送饭,餐餐喂食。当时,与孙汉兰同组的朱老太同样病危,就在乡亲们“两个老太谁先‘走’”的议论揣测中,孙汉兰奇迹般地活到今天。许多人都说,是陈建飞给了老人第二次生命。
年复一年,每当老人病倒,都是陈建飞像对待亲生母亲般守在床前。2015年,老人再次犯病,连续输液一周,为放慢输液速度,避免心脏意外,陈建飞“看盐水”天天到后半夜,医生感叹,“这般好人,胜过亲儿子。”2018年以来,老人白内障病情不断加重,视力每况愈下,陈建飞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四处打听,他获知市区同德眼科医院能实施此项康复手术,就连忙领着“母亲”入院治疗,仅仅过了一天,原本老眼昏花的孙汉兰竟就恢复了左眼视力,高兴之余,她说要为建飞亲手做一双布鞋。婉言谢绝了“母亲”的好意,陈建飞接下来又领老人成功实施了右眼手术。出院后,直乐得老人每每遇到“看得清”的熟人,就会一个劲地诉说:“好得建飞,我两只眼睛又‘旺亮’了”。
这些年里,老人有个头疼脑热,都是陈建飞在上下奔忙,他的那辆电动自行车,成为了领着老人求医问药的专车,一天又一天,他不但为老人常备了速效救心丸、硝酸异山梨脂、布洛芬、二羟丙茶碱等常用的预防心脏病、脑梗塞等疾病的多种药物,还天长日久通过为老人按摩、捶背、泡脚,为她烹饪可口饭菜,陪她散步聊天,让她缓解病痛、愉悦精神,这些年里,老人不知不觉中竟然病痛渐少,过上了越来越舒心的生活。
点点滴滴汇暖流
“越活越开心!”孙汉兰这句时常挂在嘴边的感叹,是对陈建飞19年如一日爱心奉献的最朴素评价。19年来,他信守诺言且尽己所能,像对待母亲般善待老人。点点滴滴,汇成暖流。
工作日,陈建飞下班后,总会第一时间来到老人家中洗菜做饭,并包揽了所有的家务。晚饭后,他先是洗好饭碗,再是“娘俩”聊天,等安顿好老人入睡,才返回机场值守岗位;节假日,没有特殊情况,他照样会守在老人身边。每当老人愧疚,他便会安慰:“反正闲着,动手干些农活、做点家务更踏实。”其实,他最担心万一老人发病,自己不在身边,岂不要惹出大祸。
陈建飞倾力关爱老人,看似平平淡淡,实则多有难处。其中的最大困难,就是“娘俩”一日三餐、水费电费如何开销?老人药费差价、交通费用用啥弥补?因为,陈建飞每月只有区区不足2000元工资,而孙汉兰的养老金更是每月不足200元。面对这道似乎绕不过去的“坎”,坚定着“为老人做一辈子好事”信念,心灵手巧的陈建飞想出了种种办法。
老人房前屋后有三分多空地,自当陈建飞服伺了老人,他起早贪黑精耕细作,一年四季种植了形形色色的时鲜蔬菜,就在11月中旬,菜地里就长有茂盛的小白菜、小毛菜、荠菜、菠菜、雪菜、大蒜、草头等十一二种蔬菜,既满足了“娘俩”日常吃菜,节省了一大笔菜金,还时不时将富余蔬菜奉送给周边乡亲;老人喜食鸡蛋,陈建飞就利用屋后鸡舍和富余的青菜饲养了12只母鸡,确保“娘俩”一年到头吃上新鲜鸡蛋;为照顾老人,陈建飞原先每年总要贴进去三五千元,既让老人深感不安,也令自己经济上多少有些力不从心,为摆脱这一困境,陈建飞计上心来,2008年起,他利用老人宅东侧一块闲置空地,盖起一排羊舍,年年精心饲养10头左右山羊,并天天串东家、走西家采集喂羊草料,年底收入的钱,正好用在了老人身上。
为善待与服伺孙汉兰这位特殊的“母亲”,陈建飞的所作所为又岂是某些人家的亲生儿女所能做到?!依老人的口味烹制饭菜,陈建飞三天两头为老人改善伙食,虽然也是家常便饭,却是老人口中最美的食物;依老人作息时间为生活习惯,年复一年,陈建飞同样早睡早起,就图能第一时间出现在老人身边。2017年,政府为孙汉兰翻建三间旧房,陈建飞帮助清理、整理与搬运杂物,忙碌了整整一个多月,以至消瘦了整整五六斤。在同村人眼中,陈建飞和孙汉兰俨然已是一对母子,而且这个“儿子”还是个模范孝子,让人羡慕不已。
陈建飞2016年获评“启东好人”。
来源:江苏文明网 责任编辑:王逸男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《云好人》网站看到的,谢谢!请记住永久网址:http://www.yunhaoren.com